跳到主要內容區
:::

新老人:為2019年世界老人日而寫

新老人:為2019年世界老人日而寫

 

◎   白明奇 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神經學教授

       今年,台灣和加拿大成為AAL (Active & Assisted Living) 論壇在歐盟外的會員國,受到科技部的請託,有幸和本校蘇芳慶副校長及北醫大醫工系彭志維主任代表台灣來到丹麥歐胡斯與會,頗受禮遇。

       在一個工作坊中,大會主席Klaus Niederländer要我分享經驗,我藉機介紹了臺灣高齡化、失智、長照及科技部積極發展AI的現況。大家知道我來自台灣之後,紛紛與我交流,媒體還特別採訪蘇副校長與我呢!

       在另外一個名為Engaging the new old的工作坊,主講者Ton Koper提出了許多新穎的看法。

       首先,他提出在過去傳統年輕人、成人與老人之間多了介於55-80歲之間的第三個年齡層(3rd age)。這群大約是出生於1946-1964年之間的新老人有許多特徵,例如不喜歡被稱老、經常挑戰權威與鼓動變革、倡導長壽與老來活化的生活型態。

       新老人已經是歐盟成長最快的一群人,同時,這個世代活得越來越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也正是城市、公司與專案計畫的急先鋒。

       試想,隨著科技與數位化裝置的來臨,這代新老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後一代能不靠GPS找得到路、不靠Google能知道各種地方與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靠社群媒體而能與他人愉快工作的人類。

       未來,新老人可能是城市中為數最多的群體,也是許多公司最大勞力的輸出對象,更是資通訊技術(ICT) 專案最大的使用族群。這樣說來,新老人應該是大家很感興趣、很想吸引的對象。

       但是,要如何做到呢?

       經驗、參與、目的導向、聚焦實現、彈性友善、獲利誘導是可行的六大方法。其中,鼓勵參與活動、並產生共鳴是很重的。Ton舉出,參加活動若是沒有和大家產生共鳴,第一步會出現喃喃自語、無能感、自我貶抑、負面不安以及心灰意冷;接著,第二步就會變得韌性降低、免疫性統也隨之下降、包含失智在內的各種大腦退化便會隨之而來,最後就必須使用到長照服務了。

       另外,獲利誘導也是很有趣的概念,吸引新老人出來參加各種活動,一定要有明確的回饋,這說起來或許有點太過現實,但是完全符合人類心理學的原則,例如可以用金錢、交換、股份、時間、捐獻、訓練、接觸與特權等選項,這樣動機就有可能被增強。

       隔天,Ton又特別跑來跟我聊天。我跟他說,去年成大老年學研究所辦了「老人快樂進行曲」領袖論壇,又辦了「除了健康與金錢之外」論壇,說明沒有錢、生了病,老人還是可以快樂地活者;我跟Ton說,我甚至還跟一群退休人士推廣「老人日行一善」運動,引起他很大的共鳴。

       Ton說,55-65歲之間的新新老人是關鍵的一群,如果新新老人可以創造一個新的生活型態與模式,將為未來世界帶來一個新的面貌!

發布日期: 2019-10-01
瀏覽數: